什么是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骶髂关节和脊柱附着点炎症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与HLA-B27呈强关联。某些微生物(如克雷白杆菌)与易感者自身组织具有共同抗原,可引发异常免疫应答。
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脊柱为主要病变部位的慢性病,累及骶髂关节及脊柱,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不同程度眼、肺、肌肉、骨骼病变,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强直患者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①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而隐匿,早期可有低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等症状。
②典型症状:
腰背部疼痛或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亦可出现持续或交替臀区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现腹股沟区疼痛。逐渐加重并影响腰椎活动,伴僵直感。
腰背痛多夜间出现,伴翻身困难,清晨或久坐起立时僵直感尤其明显,但活动后可以明显减轻,最终岀现脊柱运动功能障碍和强直畸形。肌腱附着点病变如足跟痛、足底痛(足底筋膜炎)、肩周及胸锁关节交界处、耻骨联合及胫骨结节等部位疼痛。胸廓受累时出现胸痛、胸廓扩张受限。查体时骶髂关节和椎旁肌肉压痛为本病最早的阳性体征。随着病情发展,脊柱各个方向活动受限,胸廓扩展范围缩小,颈椎强直。
③外周关节症状:
约50%的患者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受累关节以髋、膝、踝等下肢大关节为主,髋关节受累最多见,常为双侧隐匿起病,并较其他关节病变受累更易致残。晚期常出现髖关节的屈曲挛缩,引起固定的步态;直立位时双膝关节被迫维持某种程度的屈曲。
④关节外表现:
眼炎可以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可出现虹膜炎或葡萄膜炎,单侧或双侧交替发作,有些甚至会出现视力障碍,发生率达25%-30%。
心血管系统受累少见,病变主要包括升主动脉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传导障碍。肺纤维化是少见的关节外表现,以缓慢进展的肺上段纤维化为特点。X线片检査见条索状或斑片状模糊影,逐渐出现囊性变、肺大泡。肾脏受累较少见,以淀粉样变及IgA肾病为主。神经系统病变的出现常与脊柱骨折、脱位或马尾综合征相关。
强直患者要如何进行有效治疗呢?
01
1、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是基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保护患者脊柱、髋、膝等四肢关节的生理功能状态,维持脊柱、四肢、胸廓关节的活动度,防止脊柱、关节畸形。针对不同的患者有如下锻炼方式。
1)直腿抬高法
适应症:患肢股四头肌萎缩明显,髋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拄双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动作要领: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置于体侧,或扶于床边,躯体与上肢不动,患肢伸直屈髋向上抬起,小腿悬于空中。缓慢抬起,缓慢放下,双腿交替进行,每次运动3-5个,每天3~5次,次数逐渐增加。
2)蹬空屈伸法
适应症:患肢肌肉萎缩,髋关节、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拄双拐不能行走的患者。
动作要领:患者仰卧于床上,双手置于体侧,或扶于床边,躯体与上肢不动,双下肢交替屈髋屈膝,小腿悬于空中,像蹬自行车一样运动3~5分钟,次数逐渐增加。
3)扶物下蹲法
适应症:髋关节轻度下蹲功能受限患者。
动作要领:双手前伸,扶住固定物,身体直立,身体与固定物半臂距离,双足分开与肩等宽,或尽量分开双足,慢慢下蹲,蹲下3-5分钟后再站起。每次1-3个,每日5次。
02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该类药可以减少炎症反应,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作为强直性脊柱炎治疗疼痛和晨僵的一线用药,起效快、效果明显。
2)慢作用药物。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改善大约需要1-6个月,能够阻止关节破坏、保持关节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①柳氮磺吡啶可以减轻关节局部炎症和晨僵,可以使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控制脊柱炎症。
②沙利度胺临床症状可明显缓解,血沉及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可改善。因可导致海豹胎畸形,因此女性患者服药要绝对避孕。
③甲氨蝶呤通过抑制细胞内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嘌呤合成受抑,抑制细胞增殖。同时可抑制白细胞的趋向性,有直接抗炎作用。对有周围关节病变的患者更适用。
④来氟米特,对有周围关节病变的患者更适用。可应用10~20mg/d,每日一次。
⑤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口服或静脉全身应用。对顽固性肌腱端病和持续滑膜炎能迅速缓解疼痛、肿胀,对眼前色素膜炎可以通过扩瞳和激素点眼得到控制。
03
3、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IL-17A抑制剂等,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体征,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MRI上炎症表现,甚至可能延缓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进展。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