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一、脊索瘤
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较少发生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发生于残余的脊索组织。骶尾椎是脊索瘤最好发部位占50%-60%。好发中老年,男与女之比为2:1左右
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可清也可不清。多为不完整的骨壳与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有不完整的骨性间隔,也可有骨片或钙化斑(占50%左右)。CT检查对显示骨质破坏,边缘骨质硬化情况以及软组织肿块内钙化征象比较清楚。CT增强扫描可见肿瘤不均匀强化。MRL检查T1W肿瘤信号不均,多为低等混合信号,如肿瘤伴有出血则呈现高信号。T2W多为高信号,如其内出现斑点状低信号提示有钙化灶,注射后肿瘤轻度强化
二、骨巨细胞瘤
是一种常见的具侵袭性的良性骨肿瘤,发生脊柱的骨巨细胞瘤约占7%左右,所以骶骨巨细胞瘤临床上并不少见。本肿瘤好发于中青年,常发病于40岁以内。
影像学上本病变常发生于骶骨上部,呈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或皂泡样骨质改变,病变可穿破骨皮质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常呈侵袭生长达骶骼关节至髂骨关节面。CT检查可显示巨大分叶状组织肿块达盆腔内,肿块密度不均,可有坏死与液化区,肿瘤内可以见到皂泡样骨质破坏区,增强扫描肿瘤非液性坏死区组织可见强化。MRI检查T1W肿瘤呈低或等中等信号,T1W与T2W均呈高信号。肿瘤呈分叶状突向盆腔内,注射后瘤体中等度强化。
三、单发骨髓瘤(浆细胞瘤)
相对于多发性骨髓瘤而言属非常少见。单发性骨髓瘤与多发性骨髓瘤之间关系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其中约1/3经随访可转变为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单发性骨髓瘤的标准是:1)单发病性,经活检证实是骨髓瘤;2)全身未发现其它病灶;3)全身症状不明显,化验检查正常;4)3年以上随访,病灶无扩散。
影像学上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呈溶骨性。其内见有不规则小梁残留,与骨巨细胞瘤表现相似,但通过细微观察发现病灶周围骶骨有浸润累及改变。本病术前定性诊断较为困难,均通过穿刺活检而确诊。
四、转移瘤
主要为溶骨性病灶:骨质破坏:多边界不清、无硬化+/-不同大小的软组织肿物;无成骨和钙化(但可有残留骨);成骨性病灶(前列腺、乳腺);肾癌、甲状腺癌骨转移表现明显富血供;
五、淋巴瘤
椎骨淋巴瘤:中青年最常见;多为虫蚀状融骨破坏;少数为硬化或混合性破坏;形成肿块的趋势,且肿块沿脊柱长轴扩展;较少出现压缩骨折;强化均匀明显;
六、Ewing肉瘤
圆形细胞肉瘤,具有神经外胚层分化;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常见(30y)典型影像:浸润性或虫蚀状融骨性破坏+大的边界不清的软组织肿物(常有坏死);可跨间盘蔓延。
七、软骨肉瘤
脊柱病变少见;骶骨罕见;多为I-II级;诊断要点在于识别软骨性基质;平片/CT:环形、弧形、颗粒状、斑点状、斑片状钙化;MR:软骨小叶T2W高信号,肿物结节状(扇贝)外观;CT:软骨小叶密度较低;增强:小叶间隔、病变边缘强化;小叶本身不强化;
八、骨母细胞瘤
年龄:15-30;性别:男女;部位:脊柱后侧附件,长骨的干骺端;大多数为缓慢增大的病变,可导致骨畸形,尤其在椎体,呈现侵袭性行为,极少数情况下引起肿瘤相关性骨软化;影像表现为边界清楚的X线囊状透亮区,皮质变薄,交界区可见硬化;破坏区内可见骨化,骨嵴形成
九、骶骨神经源性肿瘤
主要发生于椎管内外的神经根,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细胞瘤、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神经母细胞瘤等,以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最为常见。
骶骨神经源性肿瘤起源于神经组织,多通过骶孔与骶管相通,可导致骶孔的扩大和破坏,典型者则表现为“哑铃状”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