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医·学科
◆◆◆◆
一个以断肢、手指再造,皮肤、骨骼再生为核心
一个以颈椎、胸椎、腰椎等脊柱的修复为主打
一个以骨关节的修复、再造为亮点
他们分别是医院骨科一病区、骨科二病区、骨科三病区
这三个病区,成为支撑起该院骨外科学的“*金三角”
日前,该学科被授予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一台骨科手术,经常一做就是七八个小时
早午晚饭一起吃成家常便饭
有些手术有射线,需要穿30斤重的铅衣
负重工作的他们,经常浑身被汗水浸透
为了拍骨片更精准,他们宁愿自己“吃射线”
查房时,他们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疑惑
手术时,他们忘乎所以“精雕细琢”
写病历时,他们埋头专注,两耳不闻窗外事
这,就是骨科大夫们的日常
但是,他们唯刀百辟,唯心不移
◆◆◆◆
骨科一病区:
为患者点亮希望
在骨科一病区,这里的大夫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一个个肢体分离的患者在他们手中成功接肢。
一个个皮肤大面积破损的患者在他们的“牵张”下顺利愈合。
一中年男子,右手拇指、中指被电锯锯伤,完全离断,其中拇指“不翼而飞”,16个小时后才被找到,找到时已损毁,按照常规,已无手术再植可能,而科主任宋文超带领技术团队,挑战极限,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断指再植。
成功为右手腕与手臂完全离断的患者实施了右手再植成活术,13个小时的精雕细琢,不仅保住了患者的手,更保住了其家庭的希望;
成功为左侧小腿骨头大段坏死、医院建议截肢的患者,实施了“骨延长”手术,达到了患者骨再生的效果和保肢的愿望;
成功为多位或因车祸、或因褥疮、或因烫烧伤等引起的皮肤缺损患者,实施了皮肤牵张手术,安全、美观、恢复快。
宋文超,作为科主任,他始终抱着把一壶水烧开的精神,坚持把一件事做好,执著于传播医者的高尚风格,执著于打造仁心仁术的精品团队,执着于为患者缓解病痛。
正是这份执着,为无数患者点亮了生活的希望。
骨科二病区:
让患者挺起脊梁
骨科二病区成立4年来,在微创手术方面下足了工夫,从最初的通道下的椎间盘环切技术,到胶原酶、射频消融、椎间盘镜、椎间孔镜及刨削系统(动力系统),他们的操作设备越来越先进,手术方式越来越精准、微创。
70多岁的张大爷,颈后纵韧带骨化,传统手术方式会分两次进行,为减少患者痛苦,科主任张陆带领团队另辟蹊径,仅一次手术,一个小切口搞定,不仅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少了创伤,减少了术后患者卧床的病发症,且花费少,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花季女孩儿,患重度脊柱侧弯,走路倾斜,肩膀一高一低,跑步时很吃力,张陆带领团队,8小时“挑灯奋战”。术后,女孩儿长高了近10厘米。
成功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实施院内首例颈椎后路的Arch手术。
成功为腰5双侧椎弓峡部裂患者,实施院内首例Phantom(mis—TLIF)通道下腰椎手术,手术开口仅3cm,术中出血仅ml。
科主任张陆,从事骨科专业26年,微创治疗颈椎、腰椎、胸椎类疾病近余例;年过不惑的他,出门诊,查房,手术,参加会议……倾其所有地传帮带教。
如今,科室在他的带领下,人才梯队合理有序,业务发展跟进前沿,科研教学硕果累累。
骨科三病区:
让患者重新站起来
年,骨科三病区成立,科室成立伊始,便明确了专业方向——骨关节外科,专门治疗各种关节类疾病。
短短两年时间,科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平稳快速向前发展。
成功为右肩关节脱位的六旬老人实施“关节镜下右肩关节探查肩袖修补术”,切口小、恢复快、费用低,解决了老人的烦恼;
成功为数百例患者实施了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年龄最高的有96岁,且均无输血,患者均恢复良好。该技术走在了省内前列。
首次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骨关节治疗,借助3D打印技术,为左脚踝骨折患者按照1:1比例打印成实体模型,并成功实施手术。
成功运用骨关节镜为髌骨脱位的花季少女实施手术,让其重新站立起来。
成功为多位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Ⅲ型)合并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一期膝关节置换术,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科主任尤笑迎,低调内敛,务实沉稳,做手术,他技艺精湛;带团队,他放眼不放手;对患者,他耐心温和;对同事,他亦师亦友。
正是一位“老大哥”式的带头人,凝聚着科室的人心与智慧,使一个年轻的科室呈现着蓬勃成长的态势。
◆◆◆◆
所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他们在骨科领域不断地发挥工匠精神,
互补优势、互利共赢、互相配合
共同演绎着医院骨外科学“*金三角”的不老传说
◆◆◆◆
供稿:宣传部潘黎黎
编辑:张浩
图片:张浩
精彩推荐
郑医·学科
神经科:致力远航的“战舰”
在这里,他们每一天都与死神搏斗,与时间赛跑……
郑医·学科
连续十余年省市先进,生命健康的“快反部队”
郑医·学科
消化内科:30年磨一剑,厚积而薄发
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