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勤
“今年有春种蔬菜亩,无人机‘飞’一下,很快。”上午8时,增城区小楼镇西境村村民们开始忙碌。
“请您出示‘穗康码’。”下午3时,紫荆社区党员挨家挨户敲门做登记。
“广州,我们回来了!”晚上8时26分,名搭乘首班返穗返岗专列的务工人员到达广州南站。
因疫情短暂摁下“暂停键”的广州动起来了,迈开从容的步伐走进“春天里”。
发展,一线城市的使命所在。年,广州经济增速为6.8%,位居四大一线城市第一。争分夺秒追赶失去的时间,对稳定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人气,湾区枢纽的活力所在。广州位居人口流入热门城市首位,意味着这里机遇无限,但也意味着防控工作难度更大。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广州的“两难”,难度陡增。力破“两全”,实现双胜利两促进,时不我待。
作为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这道考验超大城市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如何作答?面向未来,如何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
坚定信心、强化担当、化危为机。广州,越是艰险越向前。
松与紧的辩证法
2月24日开始,广东省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广州,应声而动。
响应级别调整,防控工作的难度并不是降低,而是增大了。广州强调,各项防控工作仍然要按照一级响应要求抓好落实。以一级措施落实二级响应,广州传达出一个强烈信号:战“疫”越是吃劲时,越要防止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
外防内控仍是大前提,广州分区分级打开“大门”、坚决守好“小门”。
“穗康码”进小区继续推行,尚在境内疫情严重地区人员不得擅自返穗,重点场所防控有增无减,小区的严格管理毫无松动……系列“指令”将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绷紧。
外防输入,交通是“先行官”。内防扩散,社区是首道防线。“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的治理基因,让广州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全国首创的“三人小组”深入个社区(村),继续织牢社区防控网。
精准发力是总基调,要掌握节奏,科学有序才能实现“双胜利”。
早在2月4日,广州便精准预判,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各类生产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分区分类分级,精准防控、差异化防控,该防的要坚决防住、该放的要妥善安排。广州“戴好口罩”奋力抓发展。
同舟共济的制度合力是最强后盾,凝心聚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底气。医院、在车站码头、在基层车间、在千家万户,广州齐心协力筑牢防疫“防火墙”。这股力量捍卫了人民的生命健康,也捍卫了超大城市的正常运转。
精而准的“绣花功”
1分钟,这是达能在南沙复工备案系统上点击“提交”到获得“批复”的时间;
个,这是全市“攻城拔寨”项目复工个数,复工率达84.9%;
片,这是全世界最高速的口罩生产线每分钟的产量;
亿元,这是广州开发区87个项目集中签约动工投产的总投资额;
这是来自广州复工复产一线的阶段性“战果”。防控不放松、复工不误时,发展不停步。广州能够在大战大考中迅速恢复活力,可见决策之快,发力之准,落地之实。
赢得信心胜黄金,复工复产要跟时间赛跑。从制度创新到战疫“补给”,广州谋定而动,瞄准的正是实体经济的根基---广大中小微企业。
市、区联动构建多层次暖企措施,犹如一张立体安全网,覆盖了从房租、融资成本到税收等主要成本项,扶持对象兼顾中小企业和万个体工商户,并为可能持续一段时间的经济“倒春寒”预留了缓冲期。
精准施策畅通“微循环”,力争实现经济发展“连环胜”。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有序的“系统”。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
企业复工复产的堵点,就是精准施策的“靶点”。政府“包机包车”把员工接回来,“百名局长服务千家企业”把原材料供应上,打开物流“绿色通道”让货物出得去。
念好“实事求是”真经,“一企一策”方能蹄疾而步稳。目前广州存在复工率高、但复产率偏低等问题,怎么办?解决问题,办法既要精准也要灵活。广州迅速建立健全企业复工复产“五个一”机制,一企一策,细致服务,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义在精准,关键在落实。广州用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用“绣花”功夫下好“精准棋”,奋力赢得“两促进”“双胜利”。
强有力的“进行曲”
2月28日,广州开发区这场重大项目签约及集中开工动员活动上,钟南山、袁隆平、施一公、王晓东等22位中外院士发来祝贺视频为活动“云剪彩”。
“我们用行动表示了对广州有信心、有决心。”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说,百济神州将前后三期项目都落在黄埔。
院士们的声声祝贺,透露出疫情当下广州的韧劲与坚强,折射出广州的底气与前景。
院士加持是信心决心,在战疫中化危为机则是广州的底气。
“不产生一个疫情,也不错失多生产一台车的机会”,非“制罩”企业广汽集团迅速转产出口罩;15分钟即可出结果,万孚生物的试剂盒成为国内首批上市的新冠病毒抗体现场快速检测试剂;广州赛特研制的智能配送机器人深入武汉核心病区,单次配送运载量可达公斤……这很大程度来自于近年来广州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厚积薄发,稳扎稳打推进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暖企政策是纾难解困,在“两难”考验中提升治理能力则是广州的作为。
把解决好企业及重点项目复工复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对疫情中暴露出的社会治理问题立行立改,把防控中的有效举措转化为常态化长效化社会管理措施,全面提升城市治理水平。面对挑战,广州的应对,直击关键。
帮扶中小企业是固本强基,抢抓大项目建设释放未来信心则是广州的远见。黄埔区乐金显示、增城区富士康超视堺项目复工,有力捍卫了全球面板产业链的“中国环节”;明珠湾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建设的地标性建筑,耽误的工期正在抢回来……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下,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从容有序是城市定力,亮出自己最硬核的“王牌”冲向一线,则是广州的担当。
“不要怕,能治好”“相信医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这是一如往常的温暖广州。医院61家,每千人床位数在一线城市中位列第一。广州强大的收治水平,给了全省人民扎实的安全感。
医疗重镇也是科研高地,广州的“国家队”登场了。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第一例病毒毒株,并在患者粪便与尿液中检测出活病毒;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发现磷酸氯喹效果显现后,迅速推广至全省使用并在湖北开展临床试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发现了多种可能起作用的潜在药物,给出了所筛选的30种潜在药物列表……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十个手指弹钢琴,广州奏响经济稳中向前的铿锵足音。
这是春天最强烈的信号,是人们最坚定的信心。
出品:南方日报珠三角新闻部
监制:胡智勇何又华策划:陈邦明
采写统筹:陈思勤编辑统筹:殷剑锋何山
版式统筹:范家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