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脱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抗血栓,临床怎么做澎湃在线
TUhjnbcbe - 2025/3/12 17:33:00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www.bdfyy999.com
                            

原创炼药超人小绵羊哆啦问药收录于话题#炼药超人小绵羊合辑32#抗栓药物1#指南共识1

抗血栓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治疗已形成血栓的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3类:

抗凝药物:抑制凝血过程;

抗血小板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

纤溶药物:通过诱导纤维蛋白降解使已经形成的血栓溶解。

一、抗凝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目前主要有2大类:维生素K拮抗剂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

1.维生素K拮抗剂

代表药物:华法林

抗凝机制:通过抑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而发挥作用。

注意:只有当体内已合成的凝血因子在体内相对耗竭后,VKA拮抗剂才发挥抗凝作用。

华法林抗凝特点:间接作用的抗凝药,半衰期长,给药5~7d后抗凝疗效才可稳定,故维持量是否足够需观察5~7d后才能判断。需要监测国际标准比值(INR),根据不同的疾病控制INR的目标范围。

华法林药动学特点:

吸收:服用华法林后12~18h起效,36~48h达到抗凝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为2~5d,多次给药则可持续4~5d。

代谢:经肝脏细胞色素P(CYP)酶途径代谢,治疗剂量区间较为狭窄,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患者的年龄、体重、饮食情况等均可能影响其抗凝效果,且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增强或减弱抗凝效果。

各口服抗凝药物的作用位点如下图所示:(点击可查看大图)

图:炼药超人小绵羊

2.非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抗凝药: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和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

代表药物: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艾多沙班、利伐沙班,又称为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口服抗凝剂(NOAC)。

2.1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包括阿加曲班、比伐卢定、达比加群酯,主要通过直接、可逆地结合凝血酶的活性部位而抑制凝血酶,阻止纤维蛋白原被激活形成纤维蛋白,从而发挥抗凝效果。其中比伐卢定、阿加曲班为静脉注射,达比加群为口服。

2.2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也称为抗Xai包括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通过抑制Ⅹa因子、阻止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而发挥抗凝作用,同时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继而阻断纤维蛋白的形成,最终抑制血栓的形成及扩大。

直接Ⅹa因子抑制剂抗凝特点:口服吸收快、血药浓度较快升高达到峰浓度并发挥抗凝作用,同时半衰期短、停药后抗凝作用消退较快。在肾功能不全、高龄及低体重等特殊人群中半衰期可能延长,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需要调整剂量。治疗过程中无需进行抗凝监测。

NOACs的药动学特点汇总如下表格:(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格制作:炼药超人小绵羊

二、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环氧合酶(COX)抑制剂:阿司匹林

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瑞洛

糖蛋白(GP)Ⅱb/Ⅲa抑制剂: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西洛他唑、双嘧达莫

1.COX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

作用机制:COX抑制剂不可逆地抑制环氧合酶1(COX‐1),在高剂量时也可抑制环氧合酶2(COX‐2),后者是合成花生四烯酸类产物(包括前列腺素H2和血栓烷A2)的关键限速酶。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特点: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持久,可持续整个血小板的寿命周期,约7~10d,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具有不可逆的特点,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二级预防用药。有部分患者会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2.ADPP2Y12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格瑞洛、坎格瑞洛

作用机制:P2Y12受体位于血小板表面,通过结合ADP促使血小板聚集而发挥凝血作用。这类药物不可逆或可逆地抑制血小板ADP受体,从而抑制活化血小板释放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ADPP2Y12受体抑制剂药动学特点汇总:(点击可查看大图)

表格制作:炼药超人小绵羊

3.GPⅡb/Ⅲa抑制剂

代表药物: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

作用机制:GPⅡb/Ⅲa是血小板表面的受体,主要介导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和玻璃粘连蛋白与血小板的结合,从而使血小板发生交联,引起血小板聚集。阿昔单抗、替罗非班、依替巴肽可目标性阻断这一过程,从而起到抗血小板的作用。

替罗非班、依替巴肽作用时间较短,其血小板抑制作用在给药后可持续2~4h。阿昔单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对于无其他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需在术前48h停药。

4.PDE抑制剂

代表药物:西洛他唑、双嘧达莫

作用机制:环磷酸腺苷(cAMP)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第二信使,在血小板聚集中发挥重要作用。cAMP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PDE水解cAMP,降低细胞内cAMP水平,促进血小板聚集。因此抑制PDE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西洛他唑、双嘧达莫可通过此途径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由于此类药物同时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低血压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

三、纤溶药物

纤溶药物能够直接或间接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原变成纤溶酶,从而降解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促进血栓的裂解并达到开通血管的目的。目前根据药物发现的时间和药物特点,纤溶药物主要分为3类。

第一代纤溶药物:尿激酶、链激酶

第二代纤溶药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scu‐PA)、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UK)

第三代纤溶药物:替奈普酶、瑞替普酶

1.第一代纤溶药物

代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

作用特点:这类药物不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可出现全身纤溶激活状态,增加出血风险。链激酶具有一定抗原性,部分患者输注链激酶时出现过敏反应。临床应用上具有一定局限性。

2.第二代纤溶药物

代表药物:t‐PA、scu‐PA、rhPro‐UK

作用特点:t‐PA对纤维蛋白具有特异性亲和力,故可选择性激活血凝块中的纤溶酶原,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同时不引起全身纤溶激活状态;scu‐PA同时具有酶原和酶的双重性,其诱导的溶栓同样具有相对血栓的专一性。二者无抗原性,过敏反应较少;rhPro‐UK具有溶栓作用强、出血风险小、再通率高等优点,目前较多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紧急溶栓治疗。

3.第三代纤溶药物

代表药物:替奈普酶、瑞替普酶

作用特点:替奈普酶对纤维蛋白特异性较t‐PA强,拮抗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的能力较t‐PA强。瑞替普酶是目前国内临床用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血管再通率高,临床应用方便。

本文摘自《抗血栓药物围术期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有修改、增删;

其余参考资料列于文末。

------------------End---------------------

编辑

炼药超人小绵羊

图表

炼药超人小绵羊

审核

chenguagua

参考文献:

HeidbuchelH,VerhammeP,AlingsM,AntzM,DienerHC,HackeW,OldgrenJ,SinnaeveP,CammAJ,KirchhofP.UpdatedEuropeanHeartRhythmAssociationPracticalGuideontheuseofnon-vitaminKantagonistanticoagulantsinpatientswith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Europace.Oct;17(10):-.

AngiolilloDJ,RolliniF,StoreyRF,BhattDL,JamesS,SchneiderDJ,SibbingD,SoDYF,TrenkD,AlexopoulosD,GurbelPA,HochholzerW,DeLucaL,BonelloL,AradiD,CuissetT,TantryUS,WangTY,ValgimigliM,WaksmanR,MehranR,MontalescotG,FranchiF,PriceMJ.InternationalExpertConsensusonSwitchingPlateletP2Y12Receptor-InhibitingTherapies.Circulation.Nov14;(20):-.

各药品说明书;

drugs.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血栓,临床怎么做澎湃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