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国内奥司他韦最大的生产厂商,东阳光药曾独占超过八成的市场份额,甚至在年凭借单品“可威”实现近60亿元的销售神话。然而,随着年新冠疫情爆发,磷酸奥司他韦“可威”销售出现断崖,东阳光药也因业绩暴跌而沦为“弃子”。如今,流感疫情再次肆虐,药品集采接踵而至,东阳光药还能否再现昔日辉煌?
图源网络
作者
吴楠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肆虐,当国内不少人还在为“新冠是否为大号流感”而争论不休之时,真正的流感病*已经悄然突袭。
根据国家流感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年6月以来,南方省份流感病*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发病率相较前几年显著上升,目前广东、广西、福建等多个省份均已发布流感预警,可见该病*来势之凶猛。
考虑到新冠疫情期间去发热门诊就医存在诸多不便,不少居民会选择自购抗病*药物。被称为“流感神药”的奥司他韦近期需求激增,以至于南方地区很多药店出现断货情况。财熵走访了广州多家线下药店,均被告知奥司他韦“目前无货”;至于平台的线上药店,财熵搜索发现,广州市内多家本地药房均显示奥司他韦“已告罄”。
而在二级市场,奥司他韦概念股一度受到投资者追捧。其中,港股东阳光药(.HK)的股价,从6月14日最低4.59港元涨至6月29日最高7.55港元,半个月时间最大涨幅达64%。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东阳光药为目前国内较大的奥司他韦生产商。年,东阳光药曾凭借一款磷酸奥司他韦“可威”,实现近60亿元人民币销售额(若无特别注明,货币单位下同)。但在年11月,东阳光药却被当成“不良资产”,被母公司东阳光集团(.SH)“贱卖”,理由是:东阳光药的核心产品抗流感药“可威”销售出现断崖,会对公司形成业绩拖累。
而如今,流感病*再次肆虐,包括“可威”在内的奥司他韦药品销售明显回暖。不过近日又恰逢全国第七批药品集中采购启动,奥司他韦价格遭遇断崖式下跌。
一起一落之间,东阳光药还能否重现昔日辉煌?
一款神药定江山
东阳光药成立于年,年在港交所上市。上市仅4年左右时间,其股价就从发行价15港元/股,最高涨至年1月的54.45港元/股,涨幅达%。
在此期间,“可威”(奥司他韦颗粒+胶囊)的销售收入占比从65%涨至95%,说是奥司他韦成就了东阳光药,一点也不为过。
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对甲型、乙型流感、H5N1(禽流感)和H1N1(猪流感)等亚型流感病*引发的流感均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这款药物最早由吉利德科学公司(GILD.NASDAQ)研发,后来专利转让给了罗氏制药,由其负责全球商业化推广。罗氏所售的奥司他韦商品名为“达菲”,年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年在中国获批上市。
年禽流感在全球爆发,全球掀起一股抢购达菲的风潮。彼时罗氏曾因限制达菲销售而遭到舆论谴责,后迫于外界压力宣布部分放开专利垄断,并于年、年将磷酸奥司他韦的生产销售授权给上海医药集团(.SH)和深圳东阳光实业。随后两家中国公司均将协议许可“继承”给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药业和东阳光药,并分别以商品名“奥尔菲”和“可威”上市销售。
起初,可威销量平平,年其市占率仅有约17%。直到年起,可威开始迅速放量,并带动东阳光药收入激增。根据东阳光药公告显示,年可威占据中国磷酸奥司他韦产品市场最大份额;另据券商研报显示,年起可威(胶囊+颗粒)稳占中国奥司他韦市场份额85%以上。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突破,主要得益于东阳光药销售模式的改变——年以前,可威的销售主要以代理为主,但销售情况并不理想;从年起,东阳光药开始自建学术团队,转变医生和患者的观念,将可威由一款流感应急用药逐渐转变为流感预防、治疗药物,市场空间迅速扩大。
当然,也有其他因素的加持。比如原来的磷酸奥司他韦为胶囊剂型,服用便利性不如颗粒冲剂,而东阳光药在年自主研发了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并获得了独家生产专利,几乎占领了国内儿童患者市场。
另外,竞争对手对奥司他韦的“轻视”也给了东阳光药逆袭的机会——罗氏生产线较广,且早早投入新一代抗流感药物的研发,而上海中西三维药业的“奥尔菲”在年就停产退出了市场。因此,国内奥司他韦市场上一度只剩东阳光药一家独大。
不过,可威真正爆火是在年。当年全国迎来前所未有的流感爆发,香港整体死亡人数甚至超过了年SARS爆发时的水平。为有效应对流感,国家卫计委发布《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指定奥司他韦在内的三款药物为抗流感病*药物。
有了官方背书,加之年流感盛行,东阳光药的可威迎来爆发性增长,当年其磷酸奥司他韦胶囊+颗粒合计销售额为59.33亿元,占总营业额的95.33%。可以说,奥司他韦以一己之力撑起了整个东阳光药。
然而,单靠“一条腿走路”,注定难以走远。
一朝失势,沦为“弃子”
年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改变了国内众多药企的命运:有如北京科兴、九安医疗(.SZ)等凭借防疫药物、器械等“日进斗金”的,也有像康恩贝(.SH)、香雪制药(.SZ)等因疫情之困选择“卖子求生”的,而昔日流感药物龙头东阳光药却因新冠疫情沦为“弃子”。
年初,因新冠疫情暴发叠加流感高峰季,医院对可威备货需求大幅提升。然而,随着后续可威在临床上被验证无法用于治疗新冠肺炎,加之国民防控意识提高,口罩阻断了流感病*的传播,使得流感患者数量大幅减少。可威的产品市场需求急剧降低,处方量大幅下降,渠道库存消耗缓慢,最终导致产销量持续走弱。
反映在财报端,年、年,东阳光药核心产品可威(颗粒+胶囊)销售额分别为20.69亿元、5.5亿元,同比减少65.13%、73.19%,其收入占比也从年的95%大幅下滑至年的61%。
数据来源:东阳光药年报财熵制图
事实上,东阳光药早已意识到过度依赖单品的风险,近年来不断加快在产品线上的布局:-年,公司从广药收购了33款仿制药组合,目前已有28个产品获药监局批准上市;此外,公司在研新药涵盖了抗感染领域、抗肿瘤领域、内分泌及代谢类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其自主研发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也已在年获批上市。
尽管东阳光药的产品储备丰富,但目前绝大多数产品还没有真正实现商业化。除了奥司他韦“可威”之外,公司旗下核心产品还有“尔同舒”、“欧美宁”和奥美沙坦酯片,年这三款产品合计销售额仅有1.64亿元。若按治疗领域划分,除了可威所属的抗病*药物占据大半江山之外,公司旗下的抗感染药物、心脑血管药物、内分泌及代谢药物等细分业务收入比例均在10%左右。因此资本市场给予东阳光药的估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威的销售情况。
而随着疫情之下可威销售遇阻、业绩持续下滑,东阳光药的股价自年1月21日见顶之后便一路向下,最低时跌至年11月的3.35港元,可谓“成也可威,败也可威”。
比起新冠疫情的打击,对于东阳光药而言,更加残酷的,或许是来自昔日东家东阳光的“弃之敝屣”。
自年收购之后,东阳光药曾为提振东阳光业绩出了不少力,然而随着可威销售遭遇滑铁卢,东阳光药随之“失宠”。年9月,东阳光以回归“本行和初心”的名义宣布分手,将东阳光药股权“折价”出售给了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流感VS集采
时隔两年,流感疫情再次大规模爆发,这也让东阳光药看到了久违的“希望”。
据财熵了解,6月以来,南方多个城市均出现奥司他韦供应紧张的情况。有媒体援引东阳光药相关人士的说法称,公司目前已经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也在积极进行生产调整,做好充足备货以应对目前流感暴发。
不过从二级市场看,有关奥司他韦的概念炒作并没有持续太久。东阳光药股价在6月29日达到7.55港元的阶段性高点之后便掉头向下,截至7月13日,其最大回撤已超过20%。
投资者的担忧主要在于:这场流感“红利”,东阳光药到底能吃多久?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7月之后,奥司他韦价格出现一定的回落趋势。有渠道商透露,奥司他韦平均渠道批发价从6月中下旬的近百元回落至70多元,终端销售价格也从最高的元降至95元左右。东阳光药的“可威”胶囊价格亦有松动迹象。
而奥司他韦价格跌落的原因,一方面是源于各大厂家积极扩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一轮药品集采来袭。
财熵查询国家药监局信息发现,除了东阳光药,国内还有9家企业拿到了奥司他韦的上市批文,其中就包括博瑞制药、齐鲁制药、科伦药业(.SZ)等知名药企,产品覆盖颗粒、胶囊、干混悬剂等剂型。
东阳光药的母公司东阳光曾在年年报中坦言,磷酸奥司他韦化合物相关专利已于年到期,多家公司相继提交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及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的上市申请,一旦获批会对可威系列带来冲击。
事实上,除了同类产品,奥司他韦也存在可能被其他新药替代的风险。比如罗氏研发的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已于年4月在国内获批上市,此款药物被证明在治疗流感方面有着优于奥司他韦的功效,大有成为新一代“流感神药”之势。
但对于东阳光药而言,如今面临的危机不仅仅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还有带量采购带来的利润压缩。
在刚刚过去的7月12日,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在南京开标。此次集采涉及61个品种个品规,奥司他韦也是被纳入集采清单的药物之一。
财熵通过国采办发布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得知,此次奥司他韦胶囊共有10家企业中标,其中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东阳光药现控股公司)中选价格为29.97元,规格为75mg*30粒/盒。也就是说一粒胶囊仅报价0.元,与集采给定的13.01元/片限价相比,降价幅度高达92%。
资料来源: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财熵制表
不惜以最低价换取中标资格,足见东阳光药之焦虑。不过财熵也注意到,此次集采主要是针对奥司他韦胶囊,而该种剂型的销售收入在东阳光药的营收中占比并不大,仅有9%,目前东阳光药的主打产品还是奥司他韦颗粒剂型。而药品集采结果出炉后,近两日东阳光药的股价已下跌超8%。
可以预期的是,随着未来获批企业增多、新药研发替代、带量采购落地,“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的销售格局将生变。
彼时,东阳光药还能否守得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