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抛开一切外界因素,从车辆本身出发,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中二选一,你会选择谁?
相信大部分人依旧会选择前者,毕竟燃油车是“内燃机时代”的伟大产物,品质是经过时间的考验的,“加油就走”也成为了老司机们习以为常的操作。但是从另外的角度来讲,新能源车在设计感、用料、智能化配置、驾驶辅助功能方面,都将传统燃油车甩开了几条街,甚至在动力、加速方面,更是燃油车无法超越的。
那为什么面对文初编者给出的问题,依旧有很多人坚持选择燃油车呢?答案很简单:觉得新能源车不可靠。
编者总结了一下大家对于新能源车的几大质疑点:
续航问题:很多车主表示,新能源车最大的依仗就是电池包,而电量受制于温度,面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新能源车在冬季往往会出现“续航缩水”的情况,甚至有些车的续航会大打折扣。日常用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里程焦虑”。
安全问题:相较于燃油车来讲,很多人担心新能源车在发生碰撞后,电池组热失控出现抛锚、起火的情况,威胁车主人身安全。在雨水较多的南方地区,新能源车遇水后更容易出现抛锚、漏电等情况,并不如燃油车的脱困能力强。
因此,面对新能源车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很多车主即使面对高涨的油价和新能源车各项诱人的补贴*策,依旧会选择硬着头皮选择“可靠性”更高的燃油车了,这也是目前国内发展新能源行业遇到的最大难题。
不过最近一场“电动车挑战”,改变了我们对于新能源车的看法,事情很简单,咱们自主品牌的“老大哥”红旗汽车,决定用红旗E-QM5这款纯电车进行“电动车水中托底挑战”试验,看看这款车在涉水并且发生底部碰撞后,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到底如何。
按理说,纯电车的电池包往往都配备在车辆的底盘位置,在发生底盘的碰撞和涉水后,一旦电池包损坏,就很容易漏电或者起火。而在梅雨季节,很多地区都会遇到需要涉水的情况,有时候车主为了保障不在车水“趴窝”,就会加速通过这类路段,开车过快却不了解水下的路况,就很容易剐蹭到底盘,损伤电池包了。
而本次红旗E-QM5的这项试验,还原了我们日常用车需要涉水的场景,以20km/km的速度先与路面避障发生碰撞,当整车底盘进入mm深的水坑之后,再次与水下的壁障进行碰撞,而这次壁障和电池包的重叠为25mm。
实验完成后,研究人员对于红旗E-QM5的底盘进行拆解,电解液和冷却液都没有泄漏,其中的物理防护、绝缘电阻的触电保护性能都是符合标准的,REESS(车载可充电储能系统)无位移、无起火、无爆炸、无进水,而且在发生这种程度的碰撞后,红旗E-QM5还可以正常行驶,已经证明了试验是成功的了。总结一下就是:在这款车底盘完全涉水后,碰撞点和电池包直接发生了碰撞接触,而电池依旧可以保持稳定性和可靠性,足以证明红旗在这方面的技术是先进且可靠的,能够保障红旗E-QM5在面对此类问题的安全性之高。
那么,为什么让诸多新能源车“避之不及”的涉水问题,如此轻易就被红旗E-QM5解决了呢?一汽红旗到底用上了哪些“黑科技”?答案总结为以下几点:
1.物理层面增强刚性
想要避免碰撞导致电池包受损,那首先就要将电池包“包裹严实”。红旗E-QM5使用的动力电池从电芯与系统进行多重安全防护设计,而且电池底部还配备钢制底护板,可以提升撞击的承载能力,日常行驶的小刮小蹭和轻度撞击基本上不会影响电池包。
2.从电池本身着手
红旗E-QM5除了换电车型外,其余车型都搭载的是热稳定性优越磷酸铁锂电池,也就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众所周知,在电池领域,比亚迪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刀片电池在和三元锂电池进行了“针刺试验”后,前者毫发无损,而后者则发生了起火、爆炸的情况,可见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多高,这个实验编者在比亚迪深圳总部探厂时,也亲眼见证,当时震撼不已。在红旗和比亚迪的强强联手下,红旗E-QM5的电池安全性能是值得点赞的。
3.电池的总成系统
红旗E-QM5的电池包采用的是CTP组成方式,对内部进行了精细化高压绝缘防护,可以说在系统层面就直接提升了电池总成的安全性。
4.箱体内部加强
电池包还采用“丰”字结构下箱体。箱体内部设计多根横梁进行加强,下箱体集成液冷的结构,可减少包内水管连接数量,当发生碰撞或者遇水之后,减少冷却液泄露风险,那车辆自燃就不会出现电池短路引发起火了。
综上所述,面对新能源车“遇水就趴窝”等问题,红旗一番操作直接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仅反映出红旗E-QM5的产品力之强,也凸显出红旗在产品安全层面的技术实力,同时,也给未来新能源车的发展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参考案例。
除此之外,红旗E-QM5这款车本身的硬实力也足够出色,时尚前卫的设计迎合了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而且km、km的续航能力也处于一线水平,甚至还有换电版车型可选,完美解决你的“里程焦虑”。通过本次试验,红旗E-QM5火了,同时也让诸多消费者对新能源车信心更足了想,相信未来红旗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又会上一个台阶。
那么现在再回到文初那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难题,你会选择新能源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