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消息来了。
我国科学家在抑制新型冠状病*(-nCoV)药物筛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广谱抗病*药物瑞得西韦(Remdesivir),以及抗疟疾和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磷酸氯喹(Chloroquine),能在体外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nCoV)。相关实验数据发布在《自然》旗下的《细胞研究》上[1]。
▲论文首页
就在本月初,《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告了美国首例确诊患者在病情加重的情况下,以“同情用药”的原则使用瑞得西韦后,病情很快好转[2]。这让大家对瑞得西韦寄予厚望。
不过,以上毕竟是临床孤例,不能说明瑞得西韦在人体内对新型冠状病*有效。而且,在当时并没有体外细胞实验证实瑞得西韦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
▲入院第七天用瑞得西韦,患者病情迅速好转
从今天发表在《细胞研究》上的论文以及官方发的通知来看,中科院病*所医院的研究人员,早在1月21之前就围绕一些药物,开展了体外细胞实验,并取得初步实验结果。
其中包括已经获得FDA批准的药物ribavirin、penciclovir、nitazoxanide、nafamostat和chloroquine(磷酸氯喹),以及两种广谱抗病*药物remdesivir(GS-,瑞得西韦)和favipiravir(T-)。
研究发现,ribavirin(EC50值.50μM)、penciclovir(EC50值95.96μM)和favipiravir(EC50值61.88μM)这三种核苷类似物虽然也能抑制新型冠状病*,但是需要的浓度非常高,可能不适合开展人体试验。
Nafamostat则是MERS-CoV的有效抑制剂,可防止膜融合发生,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浓度(EC50值22.5μM)抑制新型冠状病*的感染。
▲七种药物抑制病*的效果
Nitazoxanide原本是一种抗原生动物感染的药物,对包括感染人类和动物的冠状病*在内的病*具有潜在抑制效果,而且可在低浓度(EC50值2.12μM)下抑制新型冠状病*。研究人员建议进一步评估该药在体内对抗新型冠状病*感染的效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瑞得西韦(EC50值0.77μM)和磷酸氯喹(EC50值1.13μM),可以在非常低的浓度下,阻断新型冠状病*感染细胞。
在介绍《新英格兰医学期刊》那篇临床病例报告的论文时,我们已经介绍过瑞得西韦。它是核苷类似物,作用机制是抑制病*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治疗埃博拉病*感染的临床研究已经进行到三期[3]。
▲免疫荧光显微镜下看到的抑制病*效果
而磷酸氯喹则是一个在我国有70多年使用历史的药物。它于上个世纪40年代起用于疟疾的治疗,后来还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
据病*所发布的消息[4],“在上述具有抗新型冠状病*作用的药物中,我们对于国内已经上市并能够完全实现自主供应的药物磷酸氯喹,不申请相关专利,以鼓励相关企业参与疫情防控的积极性;对在我国尚未上市,且具有知识产权壁垒的药物瑞得西韦,我们依据国际惯例,从保护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在1月21日申报了中国发明专利(抗新型冠状病*的用途),并将通过PCT(专利合作协定)途径进入全球主要国家。如果国外相关企业有意向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贡献,我们双方一致同意在国家需要的情况下,暂不要求实施专利所主张的权利,希望和国外制药公司共同协作为疫情防控尽绵薄之力。”
从这个声明可以看出,病*所申请的专利是“瑞得西韦抗新型冠状病*的用途”,不是针对瑞得西韦这个药物分子本身,而是它的一项应用。
另外,瑞得西韦治疗新型冠状病*的三期临床研究,已医院牵头,在武汉开启。据科技部发出的消息,瑞得西韦已于昨天抵达国内,相关临床研究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
无论如何,期待好消息。
参考资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