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
一、糖(无氧)酵解
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反应部位:胞浆
生理意义:①迅速提供能量,如骨骼肌在剧烈运动时的相对缺氧;②为红细胞供能;③乳酸还可以被利用
二、糖的有氧氧化、
1.概念:有氧情况下,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2.部位:胞浆及线粒体3.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1)供能,是机体产生能量的主要方式(2)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途径(3)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换的枢纽、为呼吸链供H。4.基本途径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
三羧酸循环1.概念: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2.反应部位:是线粒体。3.反应步骤:乙酰草酰成柠檬,柠檬又生α-酮,琥酰琥酸延胡索,苹果落在草丛中。4.考试要点:经过一次三羧酸循环,①消耗一分子乙酰CoA,②经四次脱氢,二次脱羧,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分子FADH2,3分子NADH+H+。2分子CO2,1分子GTP。(一共生成10个ATP)。③不可逆步骤(第1、3、4个步骤)其关键酶有:柠檬酸合成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异柠檬酸脱氢酶④整个循环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5.生理意义
①氧化供能,1mol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全过程,通过上述三个阶段,彻底氧化成CO2和H2O,总共生成36mol或38molATP;②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分解的共同途径,又是三大物质代谢的互相联系的枢纽;③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三、磷酸戊糖途径
1.概念: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NADPH+H+(NADP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2.细胞定位:胞液。
3.生理意义:生成NADPH和5-磷酸核酮糖。
4.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磷酸戊糖,NADPH+H+及CO2,第二阶段:则是非氧化反应包括一系列基团转移。5.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蚕豆病:红细胞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四、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五、糖异生1.概念: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主要在肝、肾皮质的胞液及线粒体2.原料:乳酸、甘油、丙酮酸及生糖氨基酸等。(三酸一甘油)3.生理意义(1)空腹或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相对恒定。(2)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3)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4)协助氨基酸的代谢。4.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俩羧俩磷酸)5.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后者扩散入血,并随血流进入肝细胞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放入血后又可被肌肉氧化利用,这样构成了一个循环,称为乳酸循环。循环过程:2分子乳酸异生生成葡萄糖,消耗6个ATP。生理意义:在于避免乳酸的损失以及防止因乳酸堆积引起酸中*。
六、血糖及其调节
(一)血糖浓度3.9~6.1lmmol/L。(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有三个来源,三条正常去路及一条非正常去路。1.血糖的来源 ①食物中淀粉的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糖异生。2.血糖的去路 ①氧化供能(血糖的主要去路);②合成糖原;③转变成脂肪、氨基酸等其他物质。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9mmol/L)时,血中葡萄糖可能被肾小球滤至尿中。随尿排出是葡萄糖的非正常去路。(三)调节血糖的激素
胰岛素体内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体内升高血糖水平的主要激素
肾上腺素引起血糖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