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脱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合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3月
TUhjnbcbe - 2023/4/14 20:18:00

可用于癌症免疫治疗的蛋白质水平控制平台

年03月09日报道,近日,在NatCommun上发表的一篇题为"Protease-controlledsecretionanddisplayofintercellularsignals"的学术论文中,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模块化的、可通用的设计,称为保留内质网可切割分泌(RELEASE),工程蛋白保留在内质网中,并根据特定的蛋白酶显示/分泌。

本项研究展示了一个蛋白质水平控制模块,可直接调节蛋白质分泌,与现有的蛋白质成分兼容,为未来的癌症免疫治疗和移植规划治疗电路。

原文:doi.org/10./s---y

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谷氨酸棒杆菌以淀粉为原料一步发酵生产L-赖氨酸取得进展

年01月03日报道,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徐建中课题组在代谢改造谷氨酸棒杆菌以淀粉为主要原料一步发酵生产L-赖氨酸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Rationalreformationof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forproducingL-lysinebyonestepfermentationfromrawcornstarch”正式发表于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IF=4.)。

徐建中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生物工程学院硕士生李昌隆为第一作者。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YFC)、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金(KLIB-KF)。

原文:Rationalreformationof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forproducingL-lysinebyonestepfermentationfromrawcornstarch

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研究中取得进展

-12-23日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领域取得进展,发现无氧呼吸糖酵解(EMP)、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TCA)、戊糖磷酸途径(PPP)和线粒体呼吸交替氧化酶途径(AOX)等多种非光依赖型代谢途径都对红球藻虾青素的合成积累产生重要调节作用。相关成果以3篇研究论文形式发表在BioresourceTechnology上。

果完善了红球藻虾青素规模化开发的基础理论和开发技术体系,将有利于完善基于细胞周期调控和大型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构建等技术的红球藻开发模式,使植物细胞光合工厂的运转更加高效,推动该产业开发水平的提升。同时研究成果还对其他微藻类胡萝卜素等次生代谢物质的研究与资源开发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研究人员开发聚赖氨酸分离纯化生产新工艺

-12-22报道,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天然产物工程团队摒弃过程复杂、回收率低的传统阳离子交换树脂方法,创新性地利用果胶的负电荷性质和聚赖氨酸的正电荷特性,从聚赖氨酸发酵液中分离纯化聚赖氨酸,得到抑菌表现更加优异的果胶-聚赖氨酸复合物。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FoodHydrocollids上。

沼液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研究中获进展

-12-03报道,年,为了实现沼液氨氮的高值生物转化利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质能源项目组研究员李东提出沼液氨氮生产单细胞蛋白(SCP)饲料的利用途径和技术路径。

近日研究进一步发现,有机废弃物中的硫元素在厌氧消化过程中转变为硫化氢随着沼气流失,因而这两种酵母单细胞蛋白中缺乏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等含硫氨基酸。该研究通过添加硫酸盐,促进含硫氨基酸的合成,并通过推进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合成显着提高蛋白质含量,总氨基酸含量从38.6g/g提高到53.2g/g。

全球首次!我国实现规模化一氧化碳合成蛋白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10月30日宣布,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这一科研成果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条件限制,弥补了我国农业的最大短板,同时对实现中国“双碳”目标具有战略性意义。

我国科学家实现对乙酰氨基酚生物合成

-10-15报道,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杂志发表题为“DesignandconstructionofanartificialpathwayforbiosynthesisofacetaminopheninEscherichiacoli”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设计和构建人工生物合成途径,首次实现了利用微生物生产非天然产物对乙酰氨基酚。

中国科学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高产L-高丝氨酸

-10-15报道,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在《Metabolic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HighlyefficientproductionofL-homoserineinEscherichiacolibyengineeringaredoxbalanceroute”的研究文章,通过途径耦合设计,建立了还原力整体平衡的发酵路径,并将还原力供给途径中释放的CO2重利用,设计的途径实现了葡萄糖到L-高丝氨酸发酵不损失C元素。通过系统代谢工程改造和发酵工艺改进,高丝氨酸的发酵水平突破84g/L,转化率达到50%,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研究利用食气梭菌转化一碳气体有效合成中长链化学品

-10-01报道,ACSSynthetic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姜卫红、顾阳研究组题为Metabolicengineeringofgas-fermentingClostridiumljungdahliiforefficientco-productionofisopropanol,3-hydroxybutyrate,andethano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自养细菌——食气永达尔梭菌(Clostridiumljungdahlii)的组合代谢工程改造,实现了利用富含CO2/CO的合成气同步高效合成异丙醇、乙醇和3-羟基丁酸等重要产物,展示了食气梭菌在工业含碳气体生物转化制备高值长碳链化合物方面的良好应用潜力。

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实现小球藻的异养高密度培养

-09-18报道,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以一株可异养培养的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一系列的发酵优化和有效过程控制,实现了该藻的异养超高密度培养。在实验室和中试发酵罐放大条件下,小球藻最高细胞干重分别达到g/L和g/L,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小球藻生物量浓度。

该项研究近期以Ultrahigh-cell-densityheterotrophiccultivationoftheunicellulargreenalgaChlorellasorokinianaforbiomassproduction为题发表在BiotechnologyandBioengineering上。

BioresourceTechnology:发表通过理性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杆菌结合两阶段pH调控策略高效合成L-谷氨酰胺的研究成果

-09-06报道,近期,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饶志明教授团队在L-谷氨酰胺的高效制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EnhancingL-glutamineproductionin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byrationalmetabolicengineering

1
查看完整版本: 合成生物学最新研究进展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