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脱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2020年广州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共建大湾区
TUhjnbcbe - 2023/3/27 18:51:00

选手郑国豪用实验辅助科普讲解。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7月17日,年广州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广州要进一步强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和省会城市的使命担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善于化危为机,做好系统谋划,坚持协同创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强市建设上水平。

实际上,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创新强市的征程上,广州一直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探索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科创“显示度”不断提升。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有力支撑,带来产业发展“加速度”,4年来,广州高新技术企业从年的家增长到年的超过1.2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2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科技战“疫”广州勇担当

CT有数百个切面,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也需要15-30分钟来阅片。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怎样给一线医务人员赋能,让他们能尽早、尽快、尽可能准确地诊断新冠肺炎?中医院副院长林天歆教授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以及康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攻关,基于50万份临床影像学的大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快速研发出“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该系统可在20秒内给出一例CT图像的初步诊断结果,准确度达90%以上。

AI辅助诊断系统和防控医用智能机器人、连花清瘟胶囊、磷酸氯喹共4项广州科研成果,成为广东省向联合国重点推荐的项目,并在伊拉克、厄瓜多尔、韩国、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完成部署。

广州交出亮眼科技战“疫”“答卷”的背后,是广州科研单位和科技工作者的勇于担当、协同创新、精准发力。据悉,自疫情发生以来,广州地区各级科技力量一盘棋联动,由“国字号”专家钟南山院士、徐涛院士领衔全力投入科研攻关。广州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攻关项目项,总投入超过1.3亿元。广东省5大项国家科研应急项目全部由广州牵头承担。广州4项成果——磷酸氯喹、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瘟胶囊、氢氧混合吸入气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

科学发现瞄准最前沿

科学发现,是创新链条的起点,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撑。*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

年,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参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创造“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年,广州26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的52%;牵头完成9项,占全省的9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年,广州的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更是在战“疫”中发挥“头雁”作用,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率先开展磷酸氯喹“老药新用”研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功构建国际上首个新冠肺炎非转基因小鼠模型。

科学发现成果的背后,是广州汇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的“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该体系以明珠科学园为主阵地、以4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4个省实验室为原始创新主力*、以多个高水平创新研究院为技术供给主平台。

记者从会上获悉,南沙科学城已被省纳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明珠科学园正式动工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智能化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建设。

技术发明攻关关键点

5月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登顶成功。与珠峰测量登山队一起登顶的,还有“广州科技*团”带来的“硬核设备”:南方测绘集团联合广州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定制开发的“高原冰雪探测雷达系统”,南方测绘集团定制生产的觇标,广州中海达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北斗接收机VNet8设备。此次登顶珠峰测量,首次实现了国产测绘装备的全面担纲,为崛起的广州技术发明力量写下最佳注脚。

年广州科技创新大会提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主可控,广州要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围绕这一目标,广州近年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布局9个重大科技专项,引进建设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等11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建成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高起点建设包括3个P3实验室在内的大湾区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出台《广州市科技成果登记实施办法》,加快推进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亿元,在年翻番的基础上再增长77%,连续两年居全省首位。

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年来,广州紧紧扭住高新技术企业这一“牛鼻子”,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广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连续快速增长,从年家到年的超过家,数量是四年前的6.3倍,创造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广州速度”。同时,企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从年的8家增加到年的17家,实现翻番。同时,一批“高精尖特”项目在穗收获成果,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家、家。新增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居全国第一,总数达35家。孵化育成载体提质、保量、增效。

记者从年广州科技创新大会上获悉,广州将继续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充电桩以及大数据中心等数字新基建建设,持续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人才支撑*策造沃土

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大格局、大手笔谋划创新,离不开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入和贡献。

年,广州启动“广聚英才计划”19项创新举措集聚“高精尖缺”人才。目前,广州引进了徐涛院士、徐宗本院士等一批战略科学家及其团队。在穗工作的“两院”院士人,颁发人才绿卡多张。

引进人才,还要留下人才,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认定不唯出身、奖励资金不限用途、扶持*策一套全包……今年5月,*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发布人才“美玉10条”2.0版*策,扶持力度再加码,兑现方式更加便利,以人才*策红利,推动企业大展拳脚搞创新。

此外,广州在全省率先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策。在全国率先实现外国人工作许可及居留许可“一窗受理、并行办理”,并率先将外国人工作许可办结时间压缩到7个工作日。

生态优化砥砺开新局

近年来,广州科技部门由“资源支持”,转向“制度突破”,通过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科创生态环境。年7月,《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包干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发布,明确“包干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思路、举措、细则和首批家试点单位,充分尊重和信任科研人员,并赋予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支配权,彻底为科研经费使用“松绑”,激发创新活力。

此外,广州还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共选出22只子基金,申请子基金总规模88.85亿元。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损失补偿资金池推动银行贷款超过亿元。方邦股份等5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亿航智能、荔枝FM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诺诚健华在港交所上市。(记者方晴)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广州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共建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