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甲流”和诺如病*感染进入高发季,“抗流感神药”奥司他韦多地遭疯抢、药店卖断货,奥司他韦的最大生产商东阳光药()也重回投资者视野。
奥司他韦是一种抑制神经氨酸酶的抗病*药物,常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其问世至今已有十余年,一般流感患者在感染48小时内服用,发生重症概率明显降低。进口奥司他韦“达菲”曾在治疗禽流感等领域有着优异表现,而国产奥司他韦则以性价比而著称,因此深受患者欢迎。
作为国产奥司他韦领域内的龙头,东阳光药有望在此次流行中受益,而在公司业绩高增的预期背后,隐忧也不容忽视。
营收大起大落,收入单一靠可威?
年,东莞百亿富豪张中能成立了深圳市东阳光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东阳光集团),随后于年通过东阳光集团投资设立了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亦即东阳光药的前身(年5月11日更名为现用名“宜昌市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纵观东阳光药的发展轨迹,可以说是“成也可威,败也可威”。
年,奥司他韦被批准在中国上市,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一种世界范围内最主要的用于治疗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药物,且被美国和欧洲CDC推荐为主要抗流感药物。年罗氏集团将旗下奥司他韦的国内专利授权给上海制药的子公司上海中西三维制药公司和东阳光子公司东阳光制药公司,其中东阳光药以可威的商品名在国内销售奥司他韦。
凭借这款具有价格优势、同时被囊括进医保目录的流感药物,东阳光药在-年间业绩持续高增,年单独该药物就销售了近60亿元。
年疫情爆发后,流感病*感染率大幅下降,东阳光药业绩也随之大跌。年,东阳光以37.23亿元的价格剥离了子公司东阳光药。
近年来,东阳光药的业绩也反映出了这种大起大落:年公司营收62亿元人民币达到历史高点,次年就跌到只剩三分之一,而年不仅营收缩水,净利也转盈为亏。
年,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社会全面复工复产,终端医疗机构的人流量、处方量有所恢复,叠加发热门诊人数激增、可威渠道库存回归正常合理水平,可威销售量的上涨带动东阳光药业绩明显回升。
据财报披露,年上半年,公司营业额为人民币12.93亿元(单位下同),同比增加.47%;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8万元,同比减少93.53%;每股亏损0.04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明显增加、亏损大幅收窄,依然主要依赖于可威的销量表现。具体收入结构来看,公司核心产品可威的销售额为10.06亿元,较年同期增加.5%。截至年6月30日止6个月,该公司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尔同舒(苯澳马隆片)、欧美宁(替米沙坦片)、奥美沙坦酯片及盐酸莫西沙星片的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分别为77.8%、3.0%、2.4%、1.9%及1.2%。
业绩大起大落的背后,公司过于依赖单一产品的弊病凸显,这也为公司的前景带来了不小隐忧。
在奥司他韦这一赛道上,据披露,东阳光药的奥司他韦合成专利将于年到期,颗粒型专利的有效期则到年。对于公司新近获批上市的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尽管具有更适合儿童用药的优势,但目前在国内已有石家庄四药、齐鲁制药等超10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未来可见的竞争压力将导致公司利润缩水。
而在更广泛的流感药物领域,年罗氏的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已在国内获批上市,并纳入医保支付,国内药企如珍宝岛药业、太景医药等亦有创新药布局。
“内忧外患”之下,如何摆脱“可威依赖症”已经成为了东阳光药的当务之急。
集采砍到“脚后跟”,只为保住市场份额?
从短期来看,近期甲型流感进入高发季,市场奥司他韦渠道供应相对紧张,不少药店奥司他韦甚至有卖断货情况出现。市场需求激增之下,奥司他韦现货价格不断上涨,甚至有15mg*10袋装规格的可威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一盒售价超过百元。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目前,在奥司他韦市场中,东阳光药占据绝对的“大头”。据米内网数据,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以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的奥司他韦合计销售额超65亿元,其中东阳光药的可威占据约90%市场份额。
不过,随着东阳光药专利期临近,竞争者正迎头赶上。年至年,博瑞医药(.SH)、上海医药()、诺泰生物(.SH)、双鹭药业(.SZ)等药企接连有奥司他韦胶囊获批。据贝壳财经统计国家药监局网站数据,目前有30款国产奥司他韦药品获得生产批号,其中有21款为“磷酸奥司他韦胶囊”,2款“磷酸奥司他韦颗粒”,6款“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及一款“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
此外,药智药品注册与受理数据库显示,还有扬子江、华海等近20家企业的该品种正在上市申请排队等待审评。
针对“内卷”在即的竞争格局,东阳光药的策略为入围集采、以价换量。年7月,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在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中,东阳光药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产品以0.元/粒的价格中选,这是所有报价药企中的最低价,降幅高达92.39%,以至于甚至被称为“自杀式报价”。
在惊人低价过后,东阳光药股价尾盘一度闪崩。不过,通过拱手让出利润,东阳光药成功保住了自己份额第一的市场地位,在不远的将来可威销售量的进一步增长将持续成为公司的营收支柱。
产品储备丰富,多款新药在路上
受益于可威销售量的进一步增长,短期内东阳光药未来股价与业绩有望双双“起飞”,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产品结构多样化则是必然之势。
近年来,东阳光药一方面积极开发奥司他韦的新剂型,如推出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另一方面陆续收购了30余款仿制药组合以丰富产品管线,其中部分已获批上市。
从产品组合来看,目前东阳光药有33款1类新药处于获批临床及以上阶段,聚焦感染、肿瘤、代谢、精神神经等治疗领域,涉及NS5A、c-MET、RET、EGFR、SGLT2、PI3K、SGLT2等靶点。其中有看点的包括:磷酸依米他韦胶囊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抗丙肝新药,于年12月获批上市,年12月通过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莫非赛定是全球First-in-class的乙肝病*衣壳抑制剂,全球范围内属于同靶点研发进展最快,预计年递交NDA;莱洛替尼(EGFR抑制剂)有望成为全球唯一靶向治疗食管癌的小分子新药,预计年上市。
此外,糖尿病领域也成为了东阳光药布局的重点。目前,公司共有9个降糖药品,涵盖第二、第三代胰岛素,其中3个申请上市、5个临床试验、1个被批准临床,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已获得药监局关于受理境内生产注册的通知书。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在口服降糖药方面,公司拥有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列吡嗪胶囊、利格列汀片、磷酸西格列汀片等产品,胰岛素类似物方面也拥有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其中部分产品已获批上市并中标集采。
此外,公司还有42个品种通过/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14个品种为国内首家过评。42个品种涵盖8个治疗大类,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及代谢药、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神经系统药物等。
从目前的收入结构来看,时至年上半年,公司除了奥司他韦的其他产品收入占比还不超过三成,丰富的产品储备尚未转化为真实业绩。不过在可见的未来,随着新药上市并快速放量,预计公司单一收入结构将有所改善。
综合以上因素来说,在甲流、疫情等多种利好因素的影响下,公司短期业绩与股价有望进一步上行。而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内,公司赖以为生的奥司他韦市场渐成红海,未来能否在产品多元化方面另行突破,则是公司主要的看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