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脱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言清雨护肤小课堂之你必须了解的皮肤结 [复制链接]

1#

一、表皮结构

表皮覆于机体表面,是皮肤的浅层,由外胚层分化而来,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表皮细胞分为两大类,即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细胞,后者散在分布于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因形态呈树枝状突起,也称“树枝状细胞”,包括黑色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及未定类细胞。

表皮作为人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保护机体免于不良因素的侵袭。表皮细胞有分化、更新的能力,对皮肤损伤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角质形成细胞又称“角阮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约占表皮细胞的80%。角质层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借助于真皮与皮下组织相连。表皮代谢活跃,能够连续不断地细胞分化与更新。

根据角质形成细胞的分化和特点,将表皮由外到内依次分为5层,即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基底层借助基膜与真皮连接。

特别注意的是,透明层位于颗粒层浅层,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透明层是颗粒层细胞转化而来,细胞排列紧密,其界限不清。

I.角质层:

是表皮的最外层,与皮肤美容关系最密切。由5~15层细胞核和细胞器小时的胶质细胞及角质间质构成,胞浆内充满了角蛋白,角质细胞包埋于细胞间质。角质层完整的结构对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起重要作用。角质层有角质细胞组成,角质细胞为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终点。

角质层具有美学和屏障两大功能,与皮肤锁水关系最为密切,正常情况下,皮肤的含水量为10%~20%,如果低于10%皮肤就会干燥、脱屑。

II.透明层:

透明层在角质层的下面,由2~3层较扁的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清。

III.颗粒层/p>

颗粒层由1~3层扁平或梭形的细胞构成,位于棘层上方,其细胞浆内还有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的代谢变化较大,表皮细胞在此层完全角化后的细胞间隙中,酸性磷酸酶、疏水性磷脂和溶酶体酶等构成一个防水屏障,使水分既不易从体外渗入,也阻止了角质层以下的水分向角质层渗透。

IV.棘层:

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较大,有许多棘状突起,胞核成圆形,细胞间桥明显而且呈棘刺状,故称为棘细胞。最底层的棘细胞也有分裂功能,可参与表皮的损伤修复,细胞间以桥粒相连接;细胞间隙内有淋巴流通,以滋养表皮;棘层pH值为7.3~7.5,呈弱碱性。

V.基底层:

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仅为一层柱状或立方形的基底细胞,基底细胞为异质性细胞,包括上皮干细胞,开始分化的角质形成细胞和树枝状细胞。基底层和棘层又常常被称为生发层,此层细胞具有分裂、增殖功能,其分裂比较活跃,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并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角质形成细胞,与皮肤自我修复、创伤修复及瘢痕形成有关。

正常表皮从基底细胞层演变成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最后脱落所需的时间为28天,故认为正常表皮细胞的更替时间为28天

I.表皮脂质:

与基底层及棘层细胞相比,角质层细胞和颗粒层细胞中固醇类较高,角质层细胞几乎不含磷脂,在角质层中尚有蜡酯和脑酰胺积聚。不同分化阶段的表皮细胞,其脂质的组成由显著的不同。磷脂为表皮脂质的主要成分之一,表皮的磷脂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器在酸性水解酶作用下释放磷脂;二是在表皮上层表皮中通过磷酸戊糖通路途径形成磷脂。

皮肤表面还有许多不同的类固醇物质,其中大多数是由皮脂腺分泌而来,少数来自表皮脂质,但是人体表皮脂质膜中的胆固醇主要来源于表皮细胞。

II.细胞间脂质:

来源于颗粒层、棘层角质细胞板层小体合成的脂质以胞吐作用释放到角质层的细胞间隙,以共价键结合角质层,称为结构脂质,各种结构脂质以不同比例形成非极性疏水性脂质,组成具有成熟屏障功能的复层板层膜。板层小体是一个复杂的分泌结构,内含有葡萄糖基神经酰胺、胆固醇及一些酶类物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