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脱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假胯宽
TUhjnbcbe - 2021/9/21 17:55:00

髋关节的解剖:

骨骼:腰骶骨、髂骨、骶髂关节、股骨头、

肌群:前面连着腰方肌、腰大小肌、腹内外斜肌、腹横肌、缝匠肌、内收肌等等肌肉;后面臀大肌、臀小肌、臀中肌、阔筋膜张肌、竖脊肌、多裂肌、股直肌、股方肌、股外侧肌、髂腰肌、耻骨肌等等,好多肌肉,详见下图。

这些骨头跟肌肉不需要全部都记得,但是锻炼的时候建议稍微去感受一下,你能找到很好的练习体验。

髋关节的运动机制:内收外展(普通运动角度是0-45度,经过训练外展的极点可以到度,就是一字马)、内旋外旋(0-45度,通常外旋大于内旋),髋关节的这个机制提供了既稳定又灵活的功能。

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

关节窝深:股骨头凸出来,髋臼凹进去,股骨头跟髋臼并联在一起,股骨头有三分之二放在髋臼里面,形成非常稳定的大腿与髋关节连接的结构,因为要承重,所以要稳定,所以会限制关节一定的活动度。

关节囊厚:为了增加髋关节稳定性,髋关节囊相对比其他关节厚很多

韧带数量多:连接股骨、髂骨的关节韧带非常多且紧张有力,韧带从四面加固髋关节,可以随着关节后伸前屈而慢慢拉紧,这些韧带既保证了稳定性也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如果有规律地科学练习,韧带、肌肉得到很好的弹性拉伸,将可以达到度的外展,从而练就完美一字马。

当然这是理想状态下关节的结构与运动机制,女人生完孩子后大部分人无法自然恢复到这样完美的结构、以前膝盖或者脚踝受过伤、办公室一族久坐之后股骨、髋臼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身体的力学线对于锻炼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到有时候你想练臀,但是力学线不对就练到腿,而且是代偿式练腿,越来越粗。

很多人臀部下垂其实是大腿骨往外掉,没有很好的放在髋臼里面,导致臀中肌臀大肌下垂。这个时候如果练习开髋会把整个髋关节的功能结构更加恶化,关节不好、肌肉的线条与形状也不会好看,臀部形状不好看还是其次,髋关节不好会出现各种不明疼痛、腰部肌肉代偿、腹部脂肪堆积,那是各种不好的情况都有呀。

学术名词

假胯宽

大转子在凹窝处,髋部最宽点在大转子下方(古德芬格,)[61]

在人体测量中,髂宽即骨盆宽、腹宽(席焕久,)[4]。

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82]

在体育测量中,髋宽指大转子间宽(曾凡辉,)[18]。

髋最大宽的严谨定义,出自复旦人类学家邵象清教授的著作[1]

在人体测量的活体测量中,髋最大宽即臀宽[4],髋部最宽点为大腿外侧最突出点(邵象清,)[1],在大转子下方(size-JPN-[82][84-85];艾略特·古德芬格,[22][61])。

网络名词

整形外科中的马裤腿,减脂后大转子的位置[23]

网络名词假胯宽(假髋宽)[3],其理论定义“髂嵴间宽为真胯宽,大转子间宽为假胯宽”。错误认为“髂嵴间宽是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是股骨内旋所致”。其理论对髂嵴点、大转子、髋部最宽点位置描述错误,试图在髋部最宽点(转子下脂肪处)找出大转子内旋的骨骼解剖特征,从而到达到“体态矫正改善假胯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的营销目的[65]。

“假胯宽”理论设想的人体解剖图

人体解剖学中,大转子位置高于会阴点、臀沟[77]

人体测量——大转子点远高于会阴点[76]

人体测量学学术定义

大转子间宽>髂嵴间宽>髂前上棘间宽[17]

从大到小依次为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髂嵴间宽、髂前上棘间宽[7][31][64]:

人体测量术语[4]

(1)臀宽/立位臀宽:臀部向外最突出部位间的横向水平直线距离[4]。

女性髋最大宽在大转子下方,与臀褶相对应(4张)

或称为髋最大宽,即左右侧大腿部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用圆杆直脚规测量。此项测量不必考虑大转子,只采用大腿部向外侧最突出之点[1]。

注: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22],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13]。

大转子间宽即髋宽[18]

(2)大转子间宽/大粗隆间径[17]/髋宽[18]:左右侧大转子最向外侧突出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大转子在凹窝附近[1],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内旋可导致假性凸起[23]。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于臀峰点高[29],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7][30]。

(3)髂嵴间宽/髂结节间径[12]/髂宽[18]/骨盆宽/腹宽:左、右髂嵴点(ic)之间的直线距离。

注:该点是髂嵴向外最突出的点[2],髂嵴高近似于脐高[7][30][78]。

(4)髂前上棘间宽/髂棘间径[19]:左、右髂前上棘点(is)间的直线距离。

注:该点是髂前上棘向前下方最突出的点[2],髂前上棘点高小于脐高[7]。

附①:髋宽指数=(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

附②:髂嵴髂前上棘宽度指数=(髂前上棘间宽/髂嵴间宽)×[4]

人体宽度测量值

不少地区骨盆宽(即腹宽)绝对值男性略大于女性(2张)

(一)人们常说“男性骨盆窄,女性骨盆宽”,这其实是相对于身高、肩宽而言,身高骨盆宽指数、肩宽骨盆宽指数女性大于男性[4]。就骨盆宽平均值而言,男性略大于女性[5-6][71]。

(二)其次,骨盆宽又称为髂嵴间宽,是腹宽,而不是臀宽(髋最大宽)[4];大转子间宽又称髋宽[18],接近髋最大宽;三者关系为——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7]。

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3张)

(三)在人体尺寸平均值中,只有大转子间宽和髋最大宽测量值,女性始终略大于男性。同身高,两性差异极其显著[8]。也就是说,女性髋关节更宽,从腹部至髋部的宽度增加得更为明显,构成了女性特有的曲线美。相关数据如下[7]: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0

.3

.7

髂嵴间宽(mm)

.2

.0

9.2

(髂嵴间宽/身高)×

15.9

16.5

-0.6

大转子间宽(mm)

.7

.2

-11.5

(大转子间宽/身高)×

17.9

20.0

-2.1

(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

88.8

82.7

6.1

髋最大宽(mm)

.8

.7

-2.9

(髋最大宽/身高)×

19.1

20.8

-1.7

大转子间宽-髂嵴间宽(mm)

34.5

55.2

-20.7

髋最大宽-髂嵴间宽(mm)

55.6

67.7

-12.1

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mm)

21.1

12.5

8.6

人体躯干示意图[18]

(四)一般少年儿童(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指数平均值(%)如表所示:

(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指数[18]

年龄

男女差

6

86.2

85.5

0.7

7

87.9

85.3

2.6

8

88.5

85.7

2.8

9

87.8

83.7

4.1

10

87.5

81.9

5.6

11

90.7

81.3

9.4

12

90.2

83.1

7.1

13

89.7

81.6

8.1

14

88.2

81.9

6.3

15

90

82.3

7.7

16

87.1

82.5

4.6

17

88.4

83.4

5

18

89.2

84.1

5.1

男女差异[20]

(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指数,一般男少年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变化相对稳定,易于预测。女少年在8岁以前趋向男性,随着青春发育期的到来,女性化逐渐明显,髋部的增宽使指数下降与男性有明显的差别[18]。

测量点的位置

髂嵴最高点、脐点、髂嵴点[83]

(一)髂嵴点的位置:骨盆的上缘就是髂嵴,两侧髂嵴的最宽处,也即是髂嵴最向外突之点(该处成一结节,叫髂结节)也就是髂嵴点[62]。髂嵴高近似于脐高[7][30][78]。

髂嵴高近似于脐高(2张)

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于臀峰点高,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83]

(二)大转子的位置:令被测者将大腿外展,体部向外展的大腿侧屈。此时,在大转子部位的皮肤形成一个凹窝,由此处可探得此测点[1]。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内旋可导致假性凸起[23]。大转子外突点高接近于臀峰点高[29],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7][30]。

大转子点高远大于会阴高、臀沟高[75]

(三)髋部最宽点的位置:

阔筋膜张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体中髋部的最宽点[61]

(1)阔筋膜张肌的下端通常是男性人体中髋部的最宽点[22][61]。

正常女性的髋部最宽点在大转子下方,臀沟下缘处[14]

女性通常在股骨大转子下方和大腿外侧面的上部有大量的脂肪堆积,向前与大腿前面的脂肪相连,向后与臀部脂肪相接[14]。在女性人体中,大转子下侧的脂肪部位才是髋部的最宽点[22],与臀部的臀褶相对应[13]。因此,髋部最宽点高近似于臀沟高[13][82]。女性的髋部最宽点一般略低于男性[72]。

消瘦的病人,因大转子特别明显隆起,覆盖其表面的皮肤受压后容易形成褥疮[69]。

体部测量点的位置高低[82]

(2)在人体测量中,髂嵴以下、臀沟以上各测量点至地面垂距从高到低依次为:髂嵴高、脐高[78]>髂前上棘点高>大转子点高>臀峰点高、大转子外突点高[29]>会阴高>臀沟高[7][30]。

《AnthropometricSurveyofU.S.ArmyPersonnel:MethodsandSummaryStatistics》节选,以供参考[30]:

项目

男女差

身高(cm)

.94

.58

12.64

髂嵴点高(cm)

98.88

.34

8.46

(髂嵴点高/身高)×

60.68

61.13

0.45

脐高(cm)

98.21

.88

7.67

(脐高/身高)×

60.27

60.30

0.03

大转子点高(cm)

86.16

92.83

6.67

(大转子点高/身高)×

52.88

52.87

-0.01

臀峰点高(cm)

83.83

88.74

4.91

(臀峰点高/身高)×

51.45

50.54

-0.91

会阴高(cm)

77.14

83.72

6.58

(会阴高/身高)×

47.34

47.68

0.34

臀沟高(cm)

74.43

81.44

7.01

(臀沟高/身高)×

45.68

46.38

0.70

《AIST/HQL人体寸法?形状データベース》中,统计量(单位:mm)如下,以供参考[29]:

注:大转子点高>臀峰点高[30][80]、大转子外突点高[29]。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7

.3

.4

髂嵴点高(mm)

.2

.9

64.3

(髂嵴点高/身高)×

56.4

56.6

-0.2

臀峰点高(mm)

.9

.4

58.5

(臀峰点高/身高)×

49.1

49.1

0.0

大转子外突点高(mm)

.0

.8

61.2

(大转子外突点高/身高)×

49.0

48.8

0.2

会阴高(mm)

.9

.2

53.7

(会阴高/身高)×

44.5

44.4

0.1

臀沟高(mm)

.4

.1

57.3

(臀沟高/身高)×

43.5

43.2

0.4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92(6张)

《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92》节选,以供参考[7]:

项目

男女差

身高(mm)

.0

.3

.7

髂嵴最高点高(mm)

.2

.9

70.3

(髂嵴最高点高/身高)×

59.2

59.3

-0.1

脐高(mm)

3.6

.1

78.5

(脐高/身高)×

58.6

58.1

0.4

髂前上棘点高(mm)

.4

.2

86.2

(髂前上棘点高/身高)×

54.5

53.2

1.2

大转子点高(mm)

.7

.5

61.2

(大转子点高/身高)×

51.1

51.2

-0.1

会阴高(mm)

.3

.5

68.8

(会阴高/身高)×

45.7

44.9

0.8

臀沟高(mm)

.7

.3

56.4

(臀沟高/身高)×

43.7

43.5

0.2

髋最大宽测量点低于大转子外突点[21]

(3)因此,正常人髋最大宽测量点不会高于大转子外突点,如图所示[21]。而绝大多数女性髋最大宽测量点还要低于大转子外突点,在大转子下方,与臀褶相对应[13]。

髋部最宽点在大转子下方,而非上方

异常比例

髂嵴间宽和大转子间宽的大小关系

从后方观察髂嵴间径与大转子间径的比例,如图所示[11]:

(一)图1为正常人,即所谓的“假胯宽”。其特点为髂嵴间宽<大转子间宽<髋最大宽[8]。

女性骨盆区域的最宽处在大转子下方,与臀沟同高[61]

女性大腿的脂肪远多于小腿,它形成了大腿外侧脂肪垫(outerthighfatpad)。该脂肪垫位于大腿外上部的表面,在股骨大转子的下方,覆盖于股外侧肌上。它向上与臀后侧脂肪垫融汇,并绕至大腿后侧、臀部下方,与臀部脂肪的向下延伸部融汇。女性骨盆区域的最宽处,由大腿外侧脂肪垫构成。该点就在紧靠股骨大转子的下方位置,与臀沟同高(男性臀部的最宽处通常位于阔筋膜张肌的远端)。由于大腿脂肪丰富,导致女性臀部宽度增加,所以女性的大腿看上去似乎比男性的短些[22][61]。

当该区域有大量脂肪堆积时,常可看到该区域的皮肤上出现许多深深的凹陷,呈麻点状或干酪状。这是由于连接凹陷部位皮肤深面与包裹肌肉的深筋膜之间的条索状纤维束缺乏弹性,导致纤维束之间的脂肪外突造成的[14]。

减少转子下脂肪,大转子间宽几乎成了髋最大宽(2张)

转子下脂肪过多,导致大腿外侧凸起,俗称骑士臀(saddlebag)、马裤腿[23][68]。超量的训练使肌纤维变粗、大腿肌肉横断面增粗,也会出现马裤腿[67]。此时髋最大宽远大于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位置也远低于大转子外突点。这绝不是“股骨内旋导致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形成假胯宽[3]”。

减脂,髋最大宽减小,髋部最宽点上移[63]

通过整形外科手术等也许可以减少转子下脂肪[24],使髋最大宽减小,不断接近大转子间宽,髋部最宽点上升,不断接近大转子外突点。然而,正常人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却是不变的,髋部最宽点始终不高于大转子外突点[63]。

股骨颈干角小于90°为严重髋内翻[25]

(二)图2已有专业术语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髋内翻。髋内翻不是股骨内旋,是颈干角小于正常值[26]。严重髋内翻可导致大转子显著突出、上升,与髂前上棘距离变短[81],股骨外旋及股骨颈缩短[27],患肢外展、内旋活动受限,出现跛行、鸭步[28]。其特点为髂嵴间宽远小于大转子间宽[12],大转子间宽就是髋最大宽。

正常人大转子外突点高(略小于大转子点高)本来就接近臀峰点高,大于会阴高和臀沟高[29]。这类病人的大转子又还上升,所以髋部最宽点(即大转子外突点)高于正常女性的髋部最宽点(即臀沟下缘)。

注:大部分人(大转子点高/身高)×数值都在50%以上,(大转子外突点高/身高)×数值接近50%[29];绝大部分人(会阴高/身高)×数值远不及50%[79],(臀沟高/身高)×数值则更小[7][30][80]。

因此,图2与“假胯宽”显腿短、股骨内旋的说法完全不符合。

驼背性骨盆(KyphoticPelvis)等患者(2张)

(三)图3为腰椎滑脱[12]、极有可能是驼背性骨盆(KyphoticPelvis)[15]等,其特点为髂嵴间宽大于大转子间宽[10][16]。

驼背性骨盆患者——髂嵴间宽大于大转子间宽[60]

图6为扁平骨盆,其特点为髂嵴间宽与大转子间宽大致相等[12]。

图3和图6即所谓的“真胯宽”,严重影响正常分娩。其中图3病人腰部以下的身体最宽处位于髂嵴点(髂嵴高近似于脐高[7][30][78]),最显腿长。

原因

髂棘间距<髂嵴间距<大转子间距[31]

(一)在骨盆测量中,正常人一般髂嵴间径比髂棘间径长2-3cm,大转子间径比髂嵴间径长2-3cm。如上述各种径线过小,或几条径线之间比例不正常,说明骨盆可能狭窄或畸形[17]。

佝偻病性扁平骨盆临床特点之一就是髂棘间径等于或大于髂嵴间径。

驼背性骨盆临床特点之一就是髂嵴间径等于或大于大转子间径[10]。

大转子间宽小于28cm

骨盆中部横径可用外测股骨大转子间径来间接推测,此法并非直接测量骨盆,不能说明正常骨盆之横径,但大转子间径过小往往标志着骨盆中部横径过小[31]。大转子间宽小于28cm,说明中骨盆狭窄,应剖宫产[32]。

注:在《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92》中,女性髂嵴间宽测量值范围为-mm,平均值为mm;大转子间宽测量值范围为-mm,平均值为.2mm[7]。

女性两侧的髋臼相距较远(2张)

(二)骨骼系统最重要的性别差异表现在骨盆。女性骨盆由于适应妊娠的需要,比男性的短且相对较宽。女性骶骨也较宽,骨盆腔宽而圆,便于胎儿的娩出。由于骨盆腔较宽,致使两侧的髋臼(容纳股骨头的关节窝)相距较远,增加了两侧大转子的间距,故使髋部变宽[14]。

女性大转子间距超过男性[70]

女性大转子间距的发育和月经初潮有一定联系。13-15岁女性大转子间距发育甚为迅速,其均数远超过男性,这一时期也正是月经初潮的高峰时期,所以大转子间距的发育高峰应该是第二性征的重要指征[33]。

女性下肢骨骼的特点(2张)

所以当双膝并拢时,女性左右两股骨的倾角更大[22](Q角较男性大[73],颈干角较男性小),导致腿微呈“X”形,膝外翻程度较大[14],两侧大转子更为突出[34]。

雌激素促进脂肪在臀部和大腿的囤积,抑制脂肪在上腹部的囤积[35-36]。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腰细臀宽大腿粗的女性更健康长寿[37-40]。她们和后代认知能力较高,臀部和大腿储存的脂肪含有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即DHA),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胎儿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41]。

“假胯宽”理论还认为,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是股骨内旋所致[3]。其实也不然:

前倾角

正常人(红点在同一位置)

(一)股骨内旋的程度可通过股骨前倾角的大小来衡量[42],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颈轴线与股骨髁额状面(即人体冠状面)所成的夹角[43]。

前倾角偏小(红点不在同一位置)

股骨颈前倾角的平均值为13.14°左右,其中男性约为12.20°,女性约为13.22°,女性前倾角的值要比男性的前倾角稍大,可能与女性骨盆前倾、腰椎前凸[44]以及股骨干向前的弯曲度大等因素有关。前倾角极少会成负值。一般对该角的测量方法不同,会对该角造成一定的误差,但结果相差不会太大。

前倾角偏大(红点不在同一位置)

同颈干角一样,在新生儿时期,前倾角的值要较成人的大,随着生长发育,该角的值会逐渐地减少,并最终达到成人的范围。在正常人体上,当股骨内旋时,此角可以消失;当股骨外旋时,此角则又可以增大[45]。

代偿机制-股骨内旋(红点在同一位置)

(二)当前倾角偏大时,为了在行走时使股骨头良好地适配到髋臼中[44],稳定髋关节,股骨处于内旋位,这是一种纠正前倾角偏大的代偿机制[46],表现为内八字步态。相反前倾角偏小时,股骨处于外旋位,表现为外八字步态[47]。

前倾角过大,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48]。女性前倾角普遍大于男性,所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5~8倍[49]。

股骨内旋后与正常人大转子间径相当

(三)如图所示,股骨内旋是会使得大转子间径变大(如侧卧时股骨大转子内旋可导致假性凸起[23])。但这是前倾角偏大的代偿机制。通过股骨内旋,使得大转子在足负重期和正常人的位置保持一致[9]。前倾角偏大者初始大转子间径本就偏小,内旋后和正常人差不多,而正常人的大转子间径大于髂嵴间径[7]。

而且,由于女性髋臼间宽(Gelenkpfannenbreite)[1]较大[14][74],经计算或测量,正常女性(排除驼背性骨盆[10][16]、扁平骨盆[12])根本不可能通过最大限度的外旋使得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

注:《AIST人体寸法データベース-92》中,女性髂嵴间宽和大转子间宽差距平均值达到55.2mm,男性为34.5mm[7]。

(四)解剖学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矢状面、冠状轴、胫侧、腓侧、旋内、旋外等[51][52]。在人体测量中,“宽”,顾名思义,指的是横径[1]。髂宽即骨盆宽、腹宽(席焕久,)[4]。在体育测量中,髋宽指大转子间宽(曾凡辉,)[18]。在人体测量的活体测量中,髋最大宽即臀宽[4],髋部最宽点为大腿外侧最突出点(邵象清,)[1],在大转子下方(size-JPN-[82][84-85];艾略特·古德芬格,[22][61])。

网络名词假胯宽(假髋宽)[3],其理论定义“髂嵴间宽为真胯宽,大转子间宽为假胯宽”。错误认为“髂嵴间宽是髋最大宽,大转子间宽大于髂嵴间宽是股骨内旋所致”。其理论对髂嵴点、大转子、髋部最宽点位置描述错误,试图在髋部最宽点(转子下脂肪处)找出大转子内旋的骨骼解剖特征,从而到达到“体态矫正改善假胯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的营销目的[65]。

髋部内旋的非手术干预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66]

内旋是由骨骼的解剖特征引起的,如股骨扭转。那么,髋部内旋的非手术干预治疗的效果是有限的[66]。正常女性髋臼间宽较大[14][74],经计算或测量,最大限度的外旋或通过治疗根本不可能使大转子间宽小于髂嵴间宽[7]。而从活体测量层面看,女性髋最大宽还在大转子下方,与臀褶相对应[13]。

判断是否内旋不是依据身体横径的大小[66]

如“股骨过度前倾和(或)胫骨过度外旋可以造成代偿性下肢内旋步态,使得髌骨承受过度的外侧牵拉应力,这些患者通常合并代偿性扁平足和足旋前[9]”等现象,这些词语骨科、运动康复等自有描述。如果是要依据身体其它部位的特征、而不是身体横径来判断真假胯宽,那么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无必要,勿增实体[53]”,“假胯宽”这一描述身体横径的词逻辑上也显得多余。

颈干角

颈干角[26]

女性由于两侧转子间距较宽,股骨向中线倾斜角度加大,两侧大转子突出,一些人有弹响髋(一般不需治疗)或滑囊炎(保守治疗)[34]。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更是臀部宽大,大转子间径异常增宽、远大于髂嵴间径,股骨大转子显著突出[10][11][12]。

髋内翻畸形[27]

这里涉及另一个概念——颈干角(内倾角)[50]。股骨干纵轴线和股骨颈轴线内下方夹角为股骨颈干角[47]。其正常值为°—°之间,儿童时为.7°,成人约.87°,男性.12°,女性.7°。颈干角大于正常值为髋外翻,小于正常值为髋内翻[26],小于90°为严重髋内翻[47]。严重髋内翻可导致大转子显著突出、上升,股骨外旋及股骨颈缩短[27],患肢外展、内旋活动受限,出现跛行、鸭步[28]。

转子下脂肪堆积区[14]

正常人大转子外突点高(略小于大转子点高)本来就接近臀峰点高,大于会阴高和臀沟高[29]。这类病人的大转子又还上升,所以髋部最宽点(即大转子外突点)高于正常女性的髋部最宽点(转子下脂肪堆积区,与臀褶相对应[14])。

注:大部分人(大转子点高/身高)×数值都在50%以上,(大转子外突点高/身高)×数值接近50%[29];绝大部分人(会阴高/身高)×数值远不及50%[79],(臀沟高/身高)×数值则更小[7][30][80]。

髋关节脱位,大转子突出上升、股骨外旋。因此,髋部最宽点上移。

因此,大转子间径异常增宽、远大于髂嵴间径,股骨大转子显著突出、上升,股骨外旋与“假胯宽由股骨内旋所致、显腿短”的说法完全不符合。

胯宽?你知道胯在哪吗?

在上图里可以看出,

真正的“胯”,其实是骨盆外侧最高点——

髂骨两侧的边缘,

所说的胯的宽度就是髂骨两侧边缘的距离。

通常来说髂骨的大小、宽度在成年后就已定型。

天生胯宽的妹子根本不用自卑,

因为,真的胯宽会显腰细啊!

而“假”胯,则处于真“胯”的下方。

视觉上,大腿根部的外侧会有突起。

分分钟把一米长的腿,缩短到80厘米,

而且大腿根部看上去也更加宽、粗壮

假胯其实是股骨大转子突出,

股骨与身体中心线偏离角度较大。

所以,

请不要再误会你的“胯”啦。

那么,既然不是真的胯宽,

大腿外侧突起,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假胯宽,到底怎么回事儿?

仔细回想一下,

你是不是长期走路内八字?

坐着的时候习惯膝盖内扣夹腿?

这些不良习惯,

都在日积月累的加重你的大腿内旋。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向前走路时,

应该是大腿前方的股直肌来参与运动。

而如果大腿过度内旋,

大腿外侧的肌肉参与程度很高,

它就会越来越发达,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假胯“。

除此以外,

如果再加上爱吃零食又不喜欢运动,

再加上长期的久坐,脂肪堆积、肌肉无力,

让“假胯”越发的宽阔...

这种苦恼也不止吃瓜群众会中枪,娱乐圈里的许多女神也难逃一劫。

不过,你要是以为假胯宽仅仅是不美观的话,那就太天真啦!

假胯宽的危害

从健康的角度来看

1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稳定性较差,特别是练臀腿、跑步时膝盖疼;

2训练时无法靠臀提供核心稳定,在运动中容易造成下肢主要关节的损伤;

3臀部肌肉无力,站立时给腰椎过大压力和负担。

从美观的角度来看

显腿粗、腿短

导致臀部无力、扁平

导致腿型问题,X型腿

假胯宽,怎么破?

了解完假胯宽的前世今生之后,

再来看看假胯宽该怎么破!

过弱肌群的加强

不管是走路、跑步,还是举铁,

在单腿动作下,给髋关节提供稳定性的主要肌群,

是臀中肌,所以一定不能忽视臀中肌的训练。

加强臀中肌

蚌式

动作要点:

屈膝侧卧于垫子上,用双臂手肘部位微微弯曲支撑身体;收紧腹部及下腰部并保持身体核心部位稳定不晃动。肩膀与髋骨应成一直线。稳定躯干,臀部发力将一侧腿部向外侧抬(膝盖弯曲的角度维持不变),感受臀部侧上方的发力。每组12-15次,重复3-5组。

过紧肌群的放松

臀部、髋关节外展肌群力量不足、

再加上髋内收肌过度活跃,

就会让大腿处于內收的状态,

膝盖也会被往内侧拉去。

所以,在加强特定肌群的同时,

也要对髋内收肌进行拉伸和放松。

筋膜放松

泡沫轴大腿内侧放松

动作要点:

趴在垫上,将泡沫轴垫在一条腿的下面。旋转腿部,让大腿内侧接触泡沫轴。在可承受范围内,将身体重量尽可能多的压在泡沫轴上。放松大腿内侧肌肉,滚动泡沫轴,上至裆部下至膝盖,来回滚动15-20次,注意在最紧张的位置着重下压。然后换另一条腿重复以上动作。

拉伸改善柔韧性

盘腿式

动作要点:

坐于垫上,身体正直,屈双腿脚掌相触;双手握住双脚踝处,身体微微用力向前,感受大腿内侧的拉伸感,不要过度弯曲背部;保持核心收紧,自然呼吸。每个动作坚持15-30秒,重复1-3组。

蛙式伸展

动作要点:

双膝最大幅度张开,全身放松前后移动臀部,找到拉伸感。臀部向后压,加大拉伸幅度。大腿内侧有明显牵拉感。

深蹲拉伸

动作要点:

双脚比肩宽,脚尖朝外打开,初始姿势近似相扑深蹲,将手肘顶在膝盖内侧,双手手掌合十。慢慢发力,感受大腿内侧的拉伸感。注意保持骨盆的中立位,背部不要拱起或过度反弓。每次保持10秒,重复5次。

日常及运动好习惯养成

对于大部分臀部无力的妹子甚至是汉子,

不仅平时走路、跑步时,

大腿会长期处于内旋状态,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

也会控计不住计几的内旋,

增大膝盖和腰椎的受伤风险。

因此,在各种腿部参与的训练中,

都要时刻提醒自己,

刻意让大腿外旋至正中位,

不要在内旋状态下完成动作,

让身体和大脑,

重新建立正确动作模式的神经连接,

慢慢适应大腿正中位的状态。

以上改善训练,坚持1-3个月,

就会有明显的改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假胯宽